常州全市基本实现水稻种植机械化
常州全市基本实现水稻种植机械化
常州日报消息 “面朝黄土背朝天,弯腰曲背几千年”,传统的水稻种植方式已在常州成为历史。
7月16日,省农机局组成验收专家组,在全省率先对我市申报基本实现水稻种植机械化进行考核验收。考核小组一致认为,2008年常州市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达88.7%,已基本实现水稻种植机械化。
技术突破
常州水稻生产机械化机耕、排灌、植保、脱粒起步早、发展快,到1998年底,水稻生产机耕、排灌、植保等环节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但是水稻机收和机插由于缺乏成熟机具,一直未找到成功之路。
常州结合自身实际,率先行动,寻求突破之径。
按照“先富先化”的原则,1999年在省农机局的支持下,我市率先引进一台日本RR6型乘座式水稻插秧机在现新北区新华村进行水稻机插试验,尽管机具性能、机插效果很好,但它只适合大面积的农场使用。2001年江苏东洋机械有限公司成立,并推出低价位、性能稳定的PF455S步行式插秧机,当年我市便引进了6台,在武进湖塘镇、牛塘镇,金坛朱林镇,溧阳南渡镇进行试验示范,产生了较好的导向推广作用。步行式插秧机的优势日益显现。经过反复对比、衡量,我市确立了以步行式插秧机为基础不断优化的发展路子。
在机插秧配套技术上,我市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农机农艺紧密结合,通过多年实践,在育秧上改水做秧田为旱做通气式秧田、改薄膜覆盖为无纺布覆盖秧苗、改后施肥料为播前营养土拌壮秧剂,同时在机插水稻群体质量栽培、机插水稻优质高产精确定量施肥、机插秧与稻鸭共作技术集成推广、机插水稻条纹叶枯病统防统治等方面在全省率先形成了具有常州特色的机插秧配套技术。该技术为实现我市水稻单产“全省五连冠”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在2007年获得了国家专利。
农业部、省、市各级领导视察后,对我市水稻机插技术创新给予充分肯定。
试验示范
2002年至2004年,我市采取循序渐进、稳扎稳打方式,针对不同区域,分步示范推进水稻机插。对经济相对发达的常武地区加快推进;对金坛、溧阳地区实行增点试验,为面上推广积累经验。
三年中,全市水稻机插面积由1.17万亩增加到13.9万亩。武进横山桥镇前巷村、五一村、牛塘镇塘口村实现 100%机插秧,机插秧技术在21个乡镇得到推广。在试验示范推进中,我市每年多次举办各种类型的现场观摩会、学习考察、“双学双比”等活动,提高各级干群对机插秧的认识;邀请扬州大学水稻专家来常讲座,让广大机手全面掌握水稻机插秧技术;按照“工作到户、检查到田、服务到机”的方针,农机农艺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分片指导育秧和机插工作;开通24小时维修服务热线;建立插秧机中心配件库,确保配件供应不脱节。
通过试验示范、优质服务,水稻机插已为全市广大干群所接受。2004年全国水稻油菜生产机械化会议在我市召开。
行政推动
2004年国家首次实行农机具补贴政策,江苏省将水稻插秧机列入补贴范围,宏观环境为推进水稻机插创造了条件。我市抢抓机遇,争取支持,加大投入,完善机制,创新举措,全力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
2005年,市政府制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水稻种植机械化进程的意见》,提出用三年时间全面实现水稻生产机械化。2007、2008年将水稻种植机械化列入市委1号文件。市财政对步进式插秧机每台补贴0.15-0.2万元,对乘座式插秧机每台补贴0.6万元,并安排培训补助经费;各辖市区和大部分乡镇给予不同额度的配套补贴。通过整合“ 优粮工程”、“水稻创高产竞赛活动”、“两化基地建设”等资源,向发展水稻机插倾斜。
同时,我市积极实施村、乡镇、县(市、区)整体推进战略,镇、村整体推进数分别由2004年的1个、38个增加到2008年的37个和553个。武进区、金坛市分别于2006年、2007年实现水稻生产机械化,溧阳市也于2008 年基本实现水稻种植机械化。
模式创新
水稻机插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走市场化之路。为此,我市农林部门在水稻机插推广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插秧机户由分散经营走向集中联合经营,建立农机服务组织,实行社会化服务。
通过五年的培育,目前全市拥有农机专业服务公司22家、服务规模千亩以上的农机合作组织66个,他们统一供种、育秧、机插、植保,为农民实行一条龙服务。溧阳市海清农机专业合作社共有社员59个,拥有各种农业机械93台套,2008 年为7800个农户提供插秧服务,机插面积12000亩,社长江海清被农业部授予“全国种粮大户”称号;溧阳市海斌农机专业合作社共有社员27个,拥有各种农业机械达139台套,2008年机插面积8000亩;农业部示范中心——武进伟成育插中心拥有插秧机23台,中拖3台,植保机8台,为周边20个村提供机插秧服务,2008年机插面积10000 余亩,得到了农业部孙政才部长的肯定。
农机服务组织的不断发展壮大、服务模式的不断创新,加快了水稻机插推进速度。近四年来,我市每年以超千台插秧机的数量跃升,水稻机插面积翻番增长。2008年常州市高性能插秧机保有量达5376台,其中高速乘座式插秧机达106 台,完成水稻机械化种植面积121.1万亩,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达88.7%,其中机插率为76.2%;全市有32个乡镇、915个村实现或基本实现水稻插秧机械化;机插秧社会化服务面积占全市机插总面积的60%以上。
为促使机插水稻高产普及化,我市还坚持开展科技入户工程,推进“专家进大户、大户带小户,农户帮农户”,努力提高科技入户率和应用到位率;鼓励各地大力建设高产示范方,充分发挥示范方集聚优势科技力量、集成先进稻作技术、集中各类重点项目的“三集功能”,将示范方作为水稻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示范与推广的重要窗口;坚持机具推广与技术服务相结合,健全机插秧技术推广保障体系。
十几年的探索、实践,使我市水稻生产方式实现了历史性变革,一大批农村劳动力从繁琐的劳作中解放出来,从1999 年至今,全市转移农村劳动力近30万人,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促进了全市高效农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
推荐给朋友
评论 关闭窗口
上一篇:
《农业机械分类》农业行业标准发布实施下一编:
优利康变频器物流机械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