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南区抓住机遇 做大做强机械制造加工业
巴南区抓住机遇 做大做强机械制造加工业
“抓招商就是抓发展。巴南要紧紧围绕机械制造业这一重点,进一步提升招商引资水平。”日前,巴南区召开区委常委扩大会议,传达贯彻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精神。会后,巴南区区委书记李科和区长段成刚立即率领相关部门负责人,前往北京、上海、福建等地开展招商活动,重点瞄准世界500强和国内500强企业。
近年来,以长安铃木、宗申集团、重庆机床、大江集团为代表的机械制造加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巴南区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并带动了一大批中小型配套企业发展。“这得益于始终坚持对外开放。”李科说,“然而土地、资金等‘瓶颈’制约着我们的发展,只有体制、制度不断创新,加大招商力度,才能在扩大开放中加快发展。”
结合贯彻全委会精神,该区提出:通过实施“园区推动、项目拉动、城建带动、科技驱动、改革促动”等举措,以汽车摩托车产业和装备制造业为龙头,大力打造机械制造加工业基地。该区决定,着力培育3个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特大型企业,举全区之力,支持长安铃木、宗申集团、建设集团发展壮大;不断拓展机械制造加工业发展空间,并通过政策引导、重点扶持、优化服务等方式,支持区内一批重点机械制造加工业的发展;实行“走出去”战略,积极开展专业招商、以商招商等,引进一批项目、特别是大的机械制造加工企业到巴南发展。
该区计划,未来5年引进机械制造加工业重点项目超过100个,招商引资的总金额突破500亿元,在扩大开放中做大做强机械制造加工业。
全面落实全委会精神 扎实推进扩大开放
“重庆发展,硬实力更重要还是软实力更重要?”这是我市日前举行的“解放思想、扩大开放”电视辩论赛上的一道辩题。软实力的重要性当然不言而喻,而古今中外许多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充分证明:强大的硬实力,是对外开放的物质支撑。
对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而言,以经济实力为核心内容的硬实力是极其重要的。大唐文化之所以盛极一时,声名远扬。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唐朝农业经济发达,手工业生产水平较高,以至国家富裕,兵强马壮,硬实力十分雄厚。放眼当今世界,凡是发达国家,莫不是硬实力高人一筹者。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都不可能在封闭状况下发展,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走对外开放之路,但这还得以硬实力为基础。好比一个身体柔弱者,就算引来了高手,也无法过招,因为他自己底气不足。对外开放同样如此,没有过硬的实力,就缺乏与强者合作的基础,就只能停留在出让资源、市场的低水平发展上。而外来投资者是冲着寻觅商机、谋求发展的目的而来,如果连基本的“硬件”都不具备,人家就看不到“钱”途,怎么会有与你合作共赢的冲动呢。
实力出形象、实力出环境。对投资者而言,哪里实力强就“飞”往哪里。跨国集团之所以把投资重点特别是研发中心放在我国沿海地区,就是因为那里具备了吸引外来投资者的强大物质支撑,尤其是现代物流高度发达,能广泛聚集周边诸多生产要素。为什么重庆的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水平,不仅与发达地区相比有相当大的差距,就是在西部地区也尚未处于领先地位?硬实力不够是关键因素: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基础设施有待完善,产业发展落后。我们的GDP只有广东的1/8,在西部也只能列第5位。重庆的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据调查,重庆高速公路收费远高于其它城市;重庆港装卸费每标准箱比上海港高38%,比武汉港高143%。
面对这样的现实,重庆人既要勇于承认不足,但又要不甘落后,要以百倍的努力,增强硬实力,强化硬环境,为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提供强大的物质支撑。
让硬实力“硬”起来,重庆占据天时地利。“314”总体部署,体现了中央赋予重庆的战略地位;国内外产业转移的大趋势,为重庆大发展提供了极为难得的机遇;加之承东启西、接转南北的区位优势以及历史积淀的发展潜能、直辖体制的优势等,都为重庆增强硬实力提供了有利条件。与此同时,我们还拥有水陆空交通体系,这在西部地区足以“笑傲江湖”。作为老工业基地,改革开放以来,重庆还基本形成了高新技术、汽摩、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正在努力打造集成电路、软件开发及信息外包等产业集群。但要正视的是,我们的不少优势尚未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没有转化为“胜势”。比如,就交通而言,长江黄金水道的运能潜力仅开发了1/10,集装箱吞吐量只有上海的1/50。
成后来居上之事,须非同寻常之举。不沿边不靠海的重庆要扩大开放,实现跨越式发展,惟有不断增强过硬的实力,闯出一条内陆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新路。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确定了构建内陆开放高地的四大支撑体系:交通体系、市场体系、园林体系和行政体系。明确了重点目标:建成大西南综合交通枢纽;建成开放完善的现代市场体系;建成西部现代产业高地;建成生态宜居城市;建成节能环保、耕地保护的模范城市,这就是我们的行动指南。
建设一个四通八达的水陆空综合交通体系,是解决内陆运输成本偏高、影响投资者意向必须跨过去的坎。因此,让优势转化为“胜势”,我们要加快水陆空交通建设,打通与周边省会城市的大通道和出海大通道。要激活长江黄金水道,推动水铁联运、江海联运。大开放需要大市场,有大市场才有大消费,因此,我们要着力将重庆打造成为西南重要的商品、土地、金融、技术、人才市场,让重庆真正成为充满活力的现代大都市。园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集约化发展模式,苏州工业园通过14年的发展,已成为名扬全球的高新技术产品跨国研发、制造基地,令世界刮目相看。我们要通过发展一批重点园区,改变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大力提升重庆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重庆还要“软硬兼施”,打造高效、开明的行政管理体系。
潜龙在渊,必将发于当发之时。今天,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重庆,当抓住机遇,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在时代大潮中奋勇争先。
推荐给朋友
评论 关闭窗口
上一篇:
全国机械工业质量管理创效超过265亿元下一编:
中国工程机械东盟市场受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