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关键零部件国产化需政策支持
工程机械关键零部件国产化需政策支持
日前,记者在对工程机械行业的采访调查中发现,我国绝大部分工程机械企业关键零部件生产依然受制于人。有关专家表示,工程机械行业作为装备工业中的重要产业之一,涉及国家产业与经济安全,其基础零部件的自主研发亟需国家有关部门政策支持。
行业整体被“卡脖子”
近年来,我国工程机械行业通过自主创新和实施“走出去”战略,取得了骄人成绩。2007年,行业销售收入2000亿元,其中出口额640亿元(贸易顺差达240亿元),10年翻了近40番,中国也因此成为与美国、日本、欧盟齐肩的国际工程机械制造业基地。
但行业迅速发展的背后,一个不能忽视的事实是,我国关键零部件生产依然受制于人,出现了利润不高,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局面。据中国工程机械协会测算,我国工程机械行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约15年左右,其根本原因在于,关键零部件的技术水平不高,使用可靠性不强。
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中联重科监事会主席龙国键表示,制约行业的主要关键配套技术有6项,主要包括:动力换挡变速箱、湿式制动驱动桥、液压泵与液压马达、回转支承、整体式多路伐门、四轮一带研发制造技术。“这些技术及制造均为国外掌握或控制,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难免被人‘卡脖子’。”
利润的70%被进口零部件“吃掉”
据湖南省机械工程协会统计,湖南29家规模以上工程机械企业生产的主机产品中,零部件等进口成本占制造成本的40%以上。徐工集团相关负责人透露,2007年,徐工出口创汇5亿美元,而购买国外零部件就花费约3亿美元,外国零部件占出口产品销售额的40%,但却占了利润的70%~80%。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协会提供资料显示,2007年以来,由于国外企业对零部件涨价,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大约有70%的利润被进口零部件“吃掉”。
中国工程机械协会理事长韩学松称,为了获取相关零部件,有的企业不得不派出专门的采购人员,守在国外供给商的工厂里等候;有的企业为减少误工损失,经常空运原材料,成本大幅提高;还有的企业因缺少相关零部件,难以完成订单生产,不得不重新调整生产进度和计划。
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表示,作为装备工业中的重要产业之一,工程机械行业基础零部件如此依赖进口,不利于国家产业与经济安全,不利于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
如何破解“零部件”困局
据了解,国内工程机械行业零部件技术水平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零部件生产商以中小企业为主,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集团,与国际巨头差距很大;二是各主机厂对配套零部件生产研发重视不够,大部分企业重点停留于主机开发与生产,零部件发展缓慢。
对此,有关专家表示,早在2006年,国务院就出台《关于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对施工机械、一般机械装备和一些电子元器件等提出了要求和目标,但该《意见》被多家工程机械企业认为“政策支持力度不大,资金扶持不够”。
“以国内的科研技术水平,不是研制、生产不出高水平的液压元器件等基础零部件,而是没有进行资源整合。”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认为,可以在发改委、行业协会等指导与协调下,集中行业优势资源,推动企业之间特别是主机厂和零部件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共同实现基础零部件产业突围。
山河智能董事长何清华表示,由于这些关键配套件属于基础性行业,投资大、周期长、收效慢,又有一定风险,“要破解这一难题,政府主管部门需要出台相关鼓励政策”。
推荐给朋友
评论 关闭窗口
上一篇:
全球工程机械市场呈现“两极化”格局下一编:
机械设备指数半日上涨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