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产业发展仍需出口拉动
工程机械产业发展仍需出口拉动
在3月5日举行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表示:“我们强调扩大内需,但也绝不能放松出口!”这句话在工程机械行业也将被深刻体现出来。
3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20.9%,其中当月出口下降17.1%。工程机械产品的出口也持续低迷。以挖掘机为例,前3个月我国企业累计出口382台,同比下降72.6%,其中3月份出口142台,环比增长31.48%;同比下降75.1%。
挖掘机行业是一个进口大于出口的行业。相对于装载机、叉车等产品,出口对行业的影响已经算是小的了。但即使这样,这样的出口数据仍对行业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对于企业而言,要清醒认识到,仅依靠内需对于企业发展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尽快在海外市场寻求突破点,企业才能得到长远发展。
国内市场有局限
由于外部环境不好,企业纷纷将目光转向了国内。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各地的基础建设工作也紧锣密鼓地展开了。然而不容忽视的是,我国工程机械行业不是一个内向型的产业,近年来行业的飞速发展与出口大幅提升密不可分。
工程机械产品又不可能像服装等那么容易从出口转向内销,而且由于原材料价格较高,更不可能大幅降价。记者从一些工程机械企业了解到,今年的前几个月,企业仍在不断消化库存。国内市场想要消化全行业庞大的库存需要非常长的时间。
消化库存,轻装上阵。这些企业“轻装”之后上哪个战场呢?有些厂家的出口曾经高达70%以上。由于原有市场格局已经形成,让这些企业回头开拓中国市场,难度非常大。
此外,不仅是中国企业看好国内市场,外国企业也将目光锁定在中国。卡特彼勒裁员计划不涉及中国地区就说明了这个问题。这么多企业来分食中国市场这块蛋糕,即使中国的市场再大也无法解决全世界工程机械企业的销售问题。由此可见,企业不可能完全依仗国内市场。所以,新年甫过,各企业的海外营销人员就迅速回到了岗位。有些企业的负责人更是亲自对海外市场进行调研,希望这块市场尽快启动。
开拓市场有侧重
此次金融危机对发达国家的影响最为显著。不仅海外工程机械企业受到巨大影响;由于建设项目大量减少等原因,用户方的购买力也大打折扣。此前,发达国家的用户由于购买能力较强,且对于产品性能要求很高,很大一部分中国工程机械产品似乎一直难入用户的“法眼”。但随着近年来中国的工程机械产品在世界舞台上频频亮相,特别是装载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取得的市场份额令人侧目,这些发展都预示着中国工程机械产品已经深入参与到世界市场竞争中来。如何趁欧美企业市场萎缩时抢占市场成为中国企业应该关注的问题。日、韩工程机械企业的先后崛起已经为中国企业指明了发展方向。这两个国家工程机械产品在世界市场上最初立稳脚跟时,走的也是产品的高性价比之路。中国企业更应该在金融危机之时以高性价比为优势,争取从欧美市场“撕开口子”。
就发展中国家而言,部分国家由于金融体系尚未很好纳入国际金融体系中来,市场在经过金融危机初期的短暂压抑后,复苏也较快,比如印度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对于这些地区,中国企业只需持续保持现有的开拓力度即可。
而以俄罗斯为代表的一些国家,虽然具有很强的技术基础,却不具备同样强大的金融体系,对这些国家市场的出口情况最不容乐观。目前各企业在这些国家的出口数据也说明了这一点。
研发力量争夺战
研发是一个企业不断进步的动力。目前,中国企业与世界巨头企业之间的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特别是想要进入欧美市场,中国企业必须进一步强化自己的研发能力。
强化研发能力,无非依靠两个手段,自身加大投入和从外界引入研发力量。在当下,海外存在着不少可被吸纳的研发力量。如能吸纳,对于加强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卡特彼勒、沃尔沃等企业在金融危机中相继出台了裁员措施。虽然其对于优秀的研发人员仍会采取保留措施,但很难保证部分员工不对企业失去发展信心。对此,中国企业应该显示出强劲的企业实力,趁机笼络海外高端研发人员,一方面可吸引对手企业的优秀研发人员跳槽,另一方面也可以吸收外国相关专业的大学及研究院所的优秀毕业生前来企业工作。
随着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高速发展,目前已有部分企业具备了并购外资企业的能力。虽然由于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多数企业目前都没有做海外并购的打算。但有好几家企业的负责人都表示,从企业的长远发展角度出发,他们从未放弃过并购计划。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现在还未到为开拓市场而去并购当地企业的地步,仍要将吸收技术作为并购企业的出发点之一。虽然许多外国政府也陆续出台救市措施,但世界金融危机仍未见底,如何在这种形势下寻求到有价值的并购对象,也将是企业能否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外部条件。
推荐给朋友
评论 关闭窗口
上一篇:
桂林橡胶机械工程胎设备逆市走强下一编:
环球炉业荣获机械及机械工具设计优异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