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机械行业现状发展的不足
我国农业机械行业现状发展的不足
“配件随处放,油污满地流,师傅用完大锤用扳手”。随着农机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农机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但门面破旧、设备简陋,规模小、配件质量差,没有专业技师仍是农村农机行业的普遍现象。
农村农机业概括起来有以下突出两点:处于转型期农机化的发展导致低技术等级的修理点不断增多。土地条块分割,短时期内无法建立流转机制、农机社会化经营不能覆盖整个农业生产,使得农业机械结构的小型化、个人经营一时极难改变。考虑到农机个体经营户承受能力,农机价格定位低,制造时力求结构简单、配件易加工、修理技术要求相对不高,因而造成规模较小、低技术等级的点不断增多。
由于多数机手对农机具的构造、故障分析与排除均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他们极易向农机修理业转行,成为人员,这就使农机无规范、质量无标准、检测无设备、修后无监督,凭经验手摸眼看定标准成为可能,给不良埋下隐患。
农机网点设备老化。必要的技术改造会增加成本,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大多数农村农机点不愿投入更多的资金来改造设备,提高设备的技术含量,导致一些网点无专门修理设备,或设备陈旧简陋,不能达到所要求的标准,人员技术差。这些来自农村机手队伍的工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凭感觉,靠经验农机,其结果可想而知,非凡是那些无任何证照的“黑店”存在使得修理质量无保障,因修理质量引起的纠纷也时常发生。
农机业缺乏强有力的质量监督治理。
部门间治理职权界定不明。很多部门都有权治理农机行业,农机部门、工商、技术监督、公安、安检部门,如何界定各自具体职权,到现在也没有一个明确说法。
基层专职治理人员短缺,缺乏高素质的治理队伍。控编、压缩开支、无活动经费等是造成基层农机行业专职治理人员短缺的原因。个别地方还将与农机校、农机监理部门合并,人为弱化了职能,更谈不上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治理队伍。
点多、面广是农村农机网点的又一大特点。一方面是缺乏人手,另一方面是如此众多的网点,这就给治理带来难度,起不到应有的监督作用。
由于以上原因导致对行业治理的难度越来越大,不少地方存在治理上的死角,缺乏有效治理手段的结果是制约着行业治理向纵深层次发展,部门间治理职权界定的不明确,交叉治理现象严重,谁也能管,谁都不管,导致农机行业始终徘徊在低层次面上。假如以上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长此下去,不仅仅是农机行业不能做大、做强,一定程度上还影响了农机化的发展,不符合“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农机化发展思路。
推荐给朋友
评论 关闭窗口
上一篇:
郑州食品加工与包装机械展览会-为中原食品工业助力下一编:
我国农业机械行业现状发展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