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梁:拉开水稻机械化栽秧序幕
铜梁:拉开水稻机械化栽秧序幕
4月20日下午,在重庆市铜梁太平镇白云村的一湾沟田里,3台插秧机来回奔忙摆在阵势插秧。沟田两边的田坎上,站满了看闹热的农民。县农委副主任范进才介绍说,从昨天开始,全县投入栽秧的机器有300多台,10多个乡镇已经铺开了机插工作,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全县机插的面积可以突破5万亩。
村干部全程包办村民受益
在太平镇白云村二社,村支书和其它3名村干部在田坎上跑来跑去,指挥着秧苗的运送、田块的安排和机器的调度。
“村支书介绍说,全村机插的面积有500多亩,涉及156户农户,放眼望去,正沟田里,旋耕机和插秧机同时在奔跑在田间,犁田下肥的农民随处可见。
“现在种粮,男人没在家也不愁了,”白云村二社农妇张启芬的3亩水田不到3个小时就栽完了。她高兴地说,“我男人在重庆打工,回家一躺很不划算。现在有村干部负责育秧和栽秧,我每亩交了120元钱,剩下的活路就由村干部负责包吹包打包唱,省事又省心。”
同社的70岁的汤启兵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如果自已育秧,一亩地的种子、农药、薄膜就要60元,如果请人栽秧,又要花100元,加上整秧田和管秧苗的工时费用,几笔总和至少要200元。
村支书陈连昆介绍说,白云村离县城只有7公里,国道319公路穿村而过,村里90%的男劳动力都出去打工去了,留在家中的都是老人妇女和儿童。为了解决村民栽秧问题,村里几名干部通过商量,采取村里统一育秧的办法,干部虽然辛苦点,但把群众的栽秧问题解决了,干部也就没有白当。
据了解,铜梁县今年统一组织了技术培训,召开了机播现场会,全县28个乡镇,全部采取的是统一育秧,统一管理,统一栽插。不少的乡镇还拿出了资金搞机插秧现场。
机秧每亩多栽1000窝
在田里,随着机器的移动,秧苗栽得又直又匀。“我们作了田间调查,机插秧每亩要栽1.1至1.2万窝,比手工栽插每亩至少要多1000窝,多栽的这1000来窝,,至少可以增产10%,”镇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农艺师郑昕介绍说。
“机插秧肯定要增产,去年我们村搞了100多亩,家家都说增了产。有的增产幅度达到15%。社员尝到了甜头,今年我们一号召,社员报名积极得很,”村文书兼二社社长的颜超深有体会地说。
据县农委高级农艺师王清槐分析,机插秧增窝增苗是增产的主要因素,机插秧到分蘖上林后基本苗可以达到23万苗至25万苗,而亩产550公斤的稻谷产量,基本苗必须达到23万苗。此外,机秧能增产的原因还有栽插早于露地秧,一般比手工秧要早7至10天,栽得早的秧苗在田里的生长期长,吸收合成的养料多。同时,机插秧根根带得有泥巴,栽后基本上没有返青期或者返青期很短,活得快。
在田间,笔者看到,转弯的地方机器不好操作,村社还安排了人员补窝补苗,以保证栽插密度。
机插秧避灾抗灾优势明显
在采访中得知,铜梁县在今年的水稻育秧期间普遍遭受了低温、阴雨、寡照不良天气的严重影响,导致秧苗生长发育缓慢,分孽不足,长势比正常年辰差。但机插秧在同样的气候条件下,却表现出良好的生长优势。
据高级农艺师王清槐介绍,在今年的不良气候条件下,机插秧体现了避灾抗灾的优势,一是适时早栽延长了大田生育期。机插秧在4月中旬栽秧,比露地秧提前10天左右,早栽有利于秧苗离开个体拥挤的秧盘(秧田),移栽大田后有利于秧苗个体吸收充足的温光水肥,健壮生长。二是带泥浅移栽有利于秧苗成活。在今年不良天气的影响下,水稻秧苗带泥浅栽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是不伤根,避免了栽后根系愈合期,一般返青成活期比人工手插秧早3至5天,增强了秧苗对不良气候的抵抗力。三是由于采用标准化育秧和机械化插秧作业,机插秧的直行、早栽、浅栽、定穴、定苗、密植、宽行,能充分利用土表温度,土壤透性、光合作用等资源优势,促进水稻生长,抗逆能力明显强于手工栽培方式。
机耕助力机插
在太平镇的田畴里,旋耕机“突突突”来回奔忙翻犁板田。镇农业服务中心的同志介绍说,现全镇100多台旋耕机全部都出动了,每天要犁近1000多亩田,机耕的面积有1万多亩,占全镇水田面积的80%以上。
“机耕的面积越大,机插就越容易推广。”据镇干部介绍,全镇有近9000多名农村青壮劳力外出务工,饲养耕牛的农户逐年减少,现全镇耕牛数量只有100多头,仅能完成20%左右的犁田任务。
在采访中得知, 近年来,太平镇在县农机部门的支持下,通过举办机耕技术培训、召开机耕产品展示会、为购机农户协调贷款、培养机耕专业户、组建机耕专业合作社等措施,加上国家的农机直补政策,推进了机械化耕作,不仅有效解决了本镇缺耕牛、缺劳力的矛盾,也为机插创造了条件。
“犁田机耕田不仅快,更重要的是犁的厚度均匀、平顺,把杂草、禾桩压埋入泥,我们开起机器栽秧就很平顺,”机手罗廷志介绍说。
推荐给朋友
评论 关闭窗口
上一篇:
工程机械制造商发展二手业务势在必行下一编:
日本福岛核电危机中的工程机械